()
(shū)

刻书

  • [  kè shū  ] 
  • ㄎㄜˋ ㄕㄨ
  • YNT NNH

刻书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刻版印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刻版印书。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刻书书册》:“《河汾燕閒録》又谓: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,敕废像,遗经悉令雕撰

王阮亭 引之,以为刊书之始。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,若 隋 已有雕刻,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,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?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,刻书甚艰故耳。”
清 王筠 《菉友肊说》:“刻书者,依其原本而刻之也。”
周祖谟 《<鉅宋广韵>前言》:“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刊行书籍。中国刻书,始于隋,行于唐,扩于五代,精于宋。

刻书(ke shu)同音词

  • 1、柯舒[kē shū ]

    1.亦称"柯欘"。 2.古代的一种兵器。

  • 2、客戍[kè shù ]

    1.由外地军队驻守。亦指驻守在外地。

  • 3、课书[kè shū ]

    1.研习书文。 2.教人读书。 3.讲占卜的书。

  • 4、课输[kè shū ]

    1.征收赋税。

  • 5、科输[kē shū ]

    1.缴纳赋税。

刻书相关词语